(原标题:低碳指标有望纳入政府采购绿色建材体系,全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比已超9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 为更好地发挥政府采购的市场导向作用,从需求端推动生产端减碳,日前,“绿色采购推动建材行业低碳转型”研讨会在京举行,该研讨会由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联合主办。
会议聚焦水泥和混凝土建材产品,邀请行业专家共同探讨如何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法规、强化政策协同、构建绿色供应链体系以及完善碳足迹管理,为进一步优化政府绿色采购工作提供可行的行业建议。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绿色低碳建材分会副秘书长张晋在发布会上介绍,我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已超过90%,全国绿色建材认证9100余张,涉及40个行业门类,其中预拌混凝土占比超30%。下一步,将低碳指标纳入绿色建材体系,是未来评价工作的核心方向。通过政府公共项目率先采购低碳建材,一方面可以消化低碳材料研发初期的绿色溢价,另一方面也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转型,起到社会示范作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首席研究员刘敬疆在研讨会上表示,绿色建材不能简单理解为低碳建材。绿色建材的评估涵盖更广泛的环境友好型指标,因此,在政府采购建材时,低碳指标并非唯一考量因素,而是需要与其他环境指标综合考量,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采购目标。此外,他建议将政府采购纳入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考核内容。
政府绿色采购激发低碳建材产品需求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标准质量部总监周丽玮在研讨会上表示,建材碳足迹应与建筑碳足迹管理相结合,以完善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管理。随着建筑电气化水平的提升和绿色电力的普及,隐含碳将成为实现建筑净零排放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将建材碳足迹管理纳入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从建材采购、建筑施工到运营的整体碳排放链条出发,制定建筑建造业统一的减排目标,并通过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系统性推动低碳建材的采购和使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研讨会上获悉,政府绿色采购能激发市场对低碳建材产品的需求,需求的增加会推动绿色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促进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进而逐步降低低碳建材的绿色溢价。
目前,我国建材绿色采购还处于试点阶段。2020年10月,财政部、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工作的通知》,在中央政策层面首次明确提出政府采购绿色建材的具体要求,并选定南京、杭州、绍兴、湖州、青岛和佛山作为首批试点城市。2022年10月,《关于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印发,试点城市扩展为48个。2023年12月,工信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6年,政府采购政策实施城市将不少于100个,进一步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覆盖范围。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徐韬在研讨会上表示,在政府采购项目中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不仅是推动绿色建材应用、提升建筑品质的重要手段,更是在工程建设领域中探索新型采购方式的实践。未来,还将研究适时将碳足迹管理的相关要求纳入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在推动绿色产业链构建中的杠杆作用。
刘敬疆表示,目前的绿色建材评价标准已确定将低碳属性纳入其中,作为评价的第五项关键指标。未来,在具体建材产品标准的逐步修订过程中,低碳属性将会逐步纳入。
推动低碳指标纳入政府采购绿色建材体系在政府采购项目中,什么建材种类的碳排放数据关注度最高?
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我国政府绿色采购首批试点城市所在省份及绿色建材产业和绿色建筑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进行了调研,并在研讨会上发布报告《低碳指标纳入政府采购绿色建材政策》(后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在不同类别的建材中,预拌混凝土及原材料的碳排放数据最受各相关单位关注,其关注度远高于建筑钢材、预拌砂浆、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等建材品类。
在业内专家看来,鹿城银行股价持续走低,主要是业绩、息差等多方面压力加剧了市场对银行经营状况的担忧。此番降层后,鹿城银行将面临更低的市场关注度和流动性,可能对其融资能力和品牌影响力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报告》指出,我国水泥生产和消费占全球市场的一半以上,碳排放占全国总排放量的约13%,是最难脱碳的行业之一。政府是建材产品的主要单一消费者,约三分之一的水泥由政府采购。率先推动政府项目采购低碳水泥,可以有效消纳绿色溢价,向市场释放低碳水泥需求信号,也能促进水泥行业创新升级和低碳化发展。
作为中间产品,目前水泥尚未被纳入政府绿色采购目录,要推动水泥行业脱碳,需要借助混凝土的低碳采购。混凝土已被纳入政府绿色采购建材目录,但现行采购要求并未对混凝土提出量化的低碳指标要求,难以直接推动上游水泥行业减碳。
《报告》认为,将低碳指标纳入政府采购绿色混凝土政策不仅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也十分必要。当前碳指标的制定面临三大问题:碳足迹计算标准不统一、不同地区混凝土碳足迹差异显著、碳排放数据获取困难。《报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以及将碳指标纳入政府绿色采购低碳混凝土政策的实施路径。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龚先政表示,建立碳足迹披露制度是推动混凝土行业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环节。但仅公开碳足迹信息还不够,更关键的是通过披露促使企业主动开展碳排放“自查”,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可行的减排目标,让公众了解企业在节能减碳方面的进展。披露内容不仅应涵盖当前的排放情况,还需包括未来的减排计划和具体实现路径。这将帮助企业在市场中树立负责任的形象,并通过信息披露赢得社会公众、行业伙伴和政府的信任。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李清海表示,要通过碳足迹管理,协同推进混凝土的高性能化和再生资源利用,一方面推进混凝土耐久性提升,延长混凝土及制品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再生资源利用促进传统材料应用减量化,提高减碳策略的可持续性。
中国建研院副总工程师、建研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冷发光在研讨会上表示证券怎么用杠杆,下一步,需完善预拌混凝土低碳标准体系、低碳约束等政策,同时强化产业链各环节产品的碳排放管理,从而推动政府采购预拌混凝土的低碳发展。